台灣的節慶日
 首頁 全球時間查詢台灣農曆萬年曆線上繁簡中文轉換简体中文 

賊夫的家 >> 台灣的節慶日 >> 元宵節

元宵節的詩詞


正月十五夜 - 唐 -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星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今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生查子 - 宋 -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古早的台灣元宵節

元宵節的起源:一般認為是漢代宮廷的一種祭典演變而來;另一種是源自民間的「三元節」,舊俗以農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即天官大帝的生日,而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即地官大帝的生日,而農曆十月十五日為「下元」即水官大帝的生日,而這三元中又以「上元」最熱鬧也最受重視。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元夕或燈節,是民間多彩多姿的節日,也是春節最後的一天,自此以後一切恢復常態,所以民間熱烈慶祝,故有小過年之稱。

元宵祭祖:上元節吃元宵可能始自宋代,不過當時稱做「浮圓子」,到明朝才改稱「元宵」每家做元宵、煮元宵。古時為年頭佳兆,吃湯圓以象徵家福。元宵煮好後先敬祖先,然後闔家團聚,吃元宵,已是團圓幸福。

  台灣府志》作者高拱乾,於一六九六年記載著,前清時期台灣元宵節的景象:

元夕,初十放燈,逾十五夜乃止,門外各懸花燈。別有閑身行樂善歌曲者數輩為伍,製燈如飛蓋狀,一人持之前導遨遊,絲竹以次雜奏;謂之「鬧傘」。更有裝束昭君、婆姐、龍馬之屬,向人家有吉祥事作歌慶之歌,悉里語俚詞,非故樂曲;主人多厚為賞賜。神祠,俱延僧道設醮祈安;醮畢,迎神。迎畢,置酒廟中,社眾集飲;謂之「食供」。大抵數日之間,煙花火樹之屬,在在映帶。又有一種豪門,挾鼠炮以角勝負,延燒衣履,人亦顧而樂之。這段記載,大抵和中原節日習俗相彷彿。

  澎湖紀略》但到了胡建偉修《澎湖紀略》時(一七五九),已可看出台灣的地方特色逐漸形成。

元宵夜的偷俗,各廟中張燈,男女出遊,謂之看燈。廟中紮有花卉人物,男婦有求嗣者,在神前祈杯,求得花一枝或「亞公仔」一個,回家供奉,如困添丁,到明年元宵時,另做新鮮花卉、人物以酬謝焉。是夜男女出遊,以竊得物件為吉兆。未字之女,必偷他人的蔥菜。諺云:偷蔥,嫁好公;偷得菜,嫁好婿。未配之男,竊取他家牆頭老古石。諺云:偷老古,得好婦。又婦人竊得別人餵豬盆,被人咒罵,則為生男之兆,周年吉慶云。

  台灣舊慣冠婚葬祭年中行事》一九三四年在鈴木清一郎的著作中都還有提到相同偷的習俗。

只不過據鈴木的記載,所偷拔的菜不拿回家,必須放置原處。欲求子的婦女則偷拔人家的竹籬以為吉兆,因「竹籬」諧音台語的「得兒」。另一種元宵乞子的習俗則是「貫燈腳」,據說欲求子的婦女從燈下穿過就可望生男孩。



 

  現代的台灣元宵節

  1. 聽香正月十五還有「聽香」的風俗。聽香的方法是先在神前燒香擲筊。請示過出行的方向後,於途中竊聽他人談話,再根據所聽的內容,向神前擲筊占卜今年的吉凶。

  2. 迎花燈元宵節又稱燈節,所以花燈是元宵節的中心活動。民間稱花燈為「鼓子燈」,因為過去小朋友所提的燈型鼓鑼。元宵花燈種類很多,如寺廟的綵燈、店舖的走馬燈及兒童的鼓仔燈等。式樣種類很多,基本上可分為兩類:一是形象燈如關刀燈、兔燈、水果燈、半燈等;另一是活動燈,是根據民間故事編製,現在多為電動花燈,如狀元遊街、八仙賀壽、桃園結義等表現忠孝節義的傳統。臺北市每年元宵節在各寺廟都舉辦花燈競賽,如龍山寺、祖師廟、青山宮、保安宮、關渡宮和松山慈佑宮,展出各式各樣、多彩多姿的花燈。

  3. 猜燈謎:以往燈謎都在寺廟裡舉行,因為寺廟乃民眾閒暇時聚集的場所,而且有花燈競賽與展示,所以從前都在花燈下榜上一個謎面,到元宵夜由廟裡相關人員主持猜燈謎,場面熱鬧而溫馨,因為可以得個獎品回家,算是小過年的吉祥兆頭。現代猜燈謎的型態有揭諸在報章、雜誌上的,有電視轉播某個寺廟的燈謎大會,也有在某些節目中穿插的燈謎,型態多樣化,可滿足民眾不同的需要。這也反應現代社會中過傳統節慶的多元型態。

  4. 炸寒單爺也是台灣元宵特有的風俗。玄壇爺也稱玄壇元帥、寒單爺。傳說即商朝的官趙公明,因善於理財而致富,民間奉為武財神。祭祀玄壇爺的神像綁在竹竿上,由四名赤膞的大漢扛著前進。據說玄壇爺怕冷,所以民眾便擲鞭炮為祂驅寒。一般相信,鞭炮炸得愈旺,當年的財運也愈旺。所以神轎所到之處,往往成為鞭炮射擊的對象,抬轎的乩童也被炸得皮開肉綻。

  5. 鹽水蜂炮:類似「炸寒單爺」而規模更盛大的,則是名聞中外鹽水蜂炮。據說在光緒初年,鹽水一帶瘟疫肆虐,居民便請關聖帝君出巡遶境;以驅逐邪疫,為了助關公的氣勢,沿途便大放炮竹煙火,沒想到瘟疫果然就此絕跡。從此每年關公出巡時,當地人都競放鞭炮以答謝神恩。如果有人要向關公還願,還會準備巨大的炮城,上面插滿了數萬枝的蜂炮。等神轎一走到面前就馬上點燃,頃刻之間,上萬枝蜂炮如萬箭齊發,咻咻地向人群射去,硝煙瀰漫之中,只見火花響炮到處亂竄,人群驚叫走避。就是這種叫人又愛又怕的蜂炮,每年吸引了數萬人湧進鹽水小鎮,成為南台灣著名的元宵活動。

  6. 天燈南蜂炮、北天燈,台北縣的平溪、十分一帶,有元宵節放天燈的習俗。天燈又稱孔明燈,據說是諸葛亮發明的。另一說則以為天燈的外型和畫像中孔明的帽子很相似,因而得名。天燈是運用熱氣上昇的原理使整個燈飄上天去。平溪、十分雖然地處偏遠山區,但是放天燈的習俗經過傳播界的報導後,近年來也吸 引了大量的遊客前往參觀。

  7. 乞龜:台灣的許多寺廟,也在元宵節舉行「乞龜」的活動,以作為慶祝。所謂「乞龜」,就是由廟方準備由糯米或麵粉製成烏龜擺在廟前。元宵節當天可由信徒擲筊乞回,讓家人「吃平安」。乞得麵龜的人家,明年元宵必須還給廟方一個更大的麵龜。於是麵龜每年愈作愈大,甚至有重達數百台斤的。至於前年乞龜後,到今年尚未還願的,廟方都會將他們的姓名公佈在牆上,俗話說『龜爬上壁』。當事人往往會成為眾人戲謔的對象。

  8. 賽新丁粄:相對於「乞龜」,客家人的聚落則有在元宵節「賽新丁粄(粿)」的風俗。台中縣的東勢地區就盛行這項舊俗。每年元宵節,以廟宇的角頭單位,角頭內新添丁的人家都製作相當數量的新丁粄分贈每戶人家。另外再做一個巨大的粄放在廟前的廣場。

  9. 豬籠粄:苗栗地區的客家人不吃元宵,而是做菜包吃,菜包因形似竹製豬籠,因此又稱「豬籠粄」。製作方法是以糯米製粄皮,裏面包上蘿蔔絲、蔥、香菇、蝦米、絞肉等餡料。包好後在表面捏出一條稜線,蒸熟即可。元宵節的晚上,兒童還會成群結隊,提著燈籠,帶著一盤豬籠粄到附近的伯公廟去「ㄌㄧㄡ閹雞」。

  10. 擲炮城:客家村也盛行上元節「擲炮城」的活動。炮城是在廣場上豎起一根高度可自由調整的竹竿,上端置一方形桶,四周鑽孔,內置一小串連炮。參加射城的人,將點燃的爆竹丟向炮城,如果桶內的連炮被引燃了,就算是勝利,可向主辦單位領取獎品。

  11. 台北燈會:民國六十七年起台灣政府將元宵節定為「觀光節」,到民國八十一年起,在中正紀念堂四周展示各種大型花燈,頗具觀光價值。 交通部觀光局為了發展臺北的特色觀光,所以將元宵節定為「臺北燈會」,將傳統的花燈展示變成國際性觀光賣點,吸引外國觀光客到臺北來參加這個熱鬧的燈節,而台灣民眾也會利用三天的燈會前往觀賞。目前「臺北燈會」已頗具規模,而且除了傳統花燈外還有現代電動花燈、利用民間用品所製做有鄉土味道的花燈,更有露天劇場真人表演花燈內容為元宵節添了新意。






  傳統的節慶日:  現代的節慶日:

春節元宵節清明節‧浴佛節‧端午節七夕情人節
中元普渡‧中秋節‧重陽節‧冬至‧除夕

西洋情人節‧復活節‧愚人節‧婦幼節‧母親節
父親節‧感恩節‧聖誕節




搜尋首頁 - 賊夫的家節慶日 介紹本站給朋友往上




本站播放的音樂僅供試聽,如網友喜歡請購買正版!網頁上的文字、取材、圖片、歌曲、動畫、連結等,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來信告知!
This website broadcast music only supplies to try to listen, if you like please purchasing the legal copy! On the homepage writing, selects material, the picture, the song, the animation, links and so on, if has encroaches to yours rights and interests, asks e-mail to inform.